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科技创新>>创新进展
麋鹿中心在媒介生物虱蝇基因组及适应性演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3-02-02 16:04

羊虱蝇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羊虱蝇乳蛋白基因家族进化特征及表达模式

虱蝇属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虱蝇总科(Hippoboscoidea)。虱蝇总科包括舌蝇科(Glossinidae)、虱蝇科(Hippoboscidae)、蝠虱蝇科(Streblidae)和蛛虱蝇科(Nycteribiidae)。舌蝇科仅分布于非洲,是非洲锥虫病(昏睡病)的重要传播媒介;虱蝇科主要吸食鸟类、牛、羊、马、骆驼、鹿等动物血液,少数种类可以叮咬人类,其在全球的分布较为广泛,具有重要的兽医和公共卫生意义;蝠虱蝇科和蛛虱蝇科主要吸食蝙蝠的血液。

羊虱蝇(又称羊蜱蝇)主要寄生于羊属动物、兔、狗、藏羚羊、欧洲野牛及赤狐等,在人类中也偶有发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羊虱蝇感染除了对动物宿主造成皮肤损伤、贫血、炎症、羊毛脱落,以及随后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和皮肤蝇蛆病外,还能够作为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包括蠕虫、原虫、细菌及病毒。研究团队前期首次在羊虱蝇中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这种病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表明虱蝇可能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传播媒介。羊虱蝇是一种高度特化的吸血昆虫,它在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演化出大量特殊的适应性特征,包括“腺养胎生”的生殖方式、高度宿主专一性及专性吸血。 然而,羊虱蝇长期适应性演化特征背后的分子机制及新型防治靶标尚不清楚。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首次测序、组装及注释了羊虱蝇的基因组信息,并且开展了羊虱蝇生物学特征相关的遗传学机制的研究。研究发现羊虱蝇基因组大小为188Mb,编码13,372个蛋白。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绵羊虱蝇与舌蝇的分化发生于7200万年前的白垩期晚期。同时,研究团队在羊虱蝇中注释出了一系列虱蝇总科昆虫特有且保守的乳蛋白支系的同源基因,即乳蛋白基因家族,这揭示了虱蝇独特的“腺养胎生”繁殖策略的遗传学机制,并且这种保守的繁殖方式为虱蝇总科昆虫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型防治靶标。此外,羊虱蝇中感受器受体基因家族和视觉相关视紫红质基因基因家族显著的收缩和丢失,表明羊虱蝇具有更窄的生态位(高度宿主专一性和专性吸血)。这些遗传资源将为了解羊虱蝇的生物学基础和疾病控制策略提供新见解。

研究成果以《The genome of sheep ked (Melophagus ovinus) reveals potenti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reproduction and narrower ecological niches》为题发表于BMC Genomics(中科院二区Top期刊)。北科院麋鹿中心张庆勋博士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青松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何宏轩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北科院萌芽计划等项目支持。

(张庆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