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创新人才建设>>科研院人才计划>>青年骨干培养计划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青年骨干培养计划

  • --------------------------------------------------------------------------------------------------------------------------------
  • 为加强对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属单位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自2009年开始实施青年骨干培养计划。旨在鼓励青年科技人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明确研究方向,成为所在单位的科技骨干与学术带头人。并尽快与北京市科技发展相适应,能够承担竞争性课题。

    目前,青年骨干培养计划经费资助经费总额由52.15万元增加到120万元,增幅为130%。充分表明了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对于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视。青年骨干培养计划入选人员平均年龄为32.8岁,70%具有研究生学历,入选人员均为中级以上职称,正是我院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中坚力量。

    青年骨干培养计划为完成萌芽计划的优秀人员提供了持续发展的舞台。如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叶丹的萌芽计划项目《首都乡镇企业创新发展的实证研究》2009年结题后,她在2010年又获得青年骨干培养计划的支持,继续开展《首都设施农业发展与经营模式研究——以怀柔区庙城镇千亩绿色蔬菜基地为例》新农村发展方向的深入研究;北京天文馆李昕表示从萌芽计划项目“视频CCD在天文观测中的应用”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切实锻炼,获得青年骨干培养计划《利用天文观测手段测定北京地区光污染》项目支持后表示深感青年骨干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将本着勤思考、多实践的宗旨,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严谨的科研精神,把青年骨干培养项目完成好。

    青年骨干培养计划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的研究内容能够切实地推动我院及北京市未来的发展。如北京科技出版社李媛在青年骨干培养计划的支持下,开展了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媒介重点议题监测分析》为题的研究,通过对市科研院20099月至201010月的媒介议题进行监测,对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品牌媒介传播效果进行评估,从传播学的专业角度为高效提升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品牌影响力提供建议。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李海丽在青年骨干培养计划的支持下,开展了《北京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减灾技术预见研究》,将结合北京的实际,遴选出未来10年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并从市场需求、技术壁垒等方面分析影响这些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发展这些技术的具体建议,为科技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也可为科研机构和企业确定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减灾技术研发方向提供借鉴。

    青年骨干培养计划的实施再度优化了我院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青年骨干培养计划秉承萌芽计划,继续鼓励入选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与领域专家交流学术思想,探讨学科发展前沿,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并从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青年骨干培养计划督促入选人员所在单位在科研条件、团队建设等方面对入选人员予以支持,提供各种机会及时解决在青年骨干培养计划项目执行中遇到的困难,为青年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营造有利的氛围,加快了他们成长的步伐。

    青年骨干培养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实现与高级人才支持计划的对接,并增强我院获得竞争性课题的综合实力。多数入选人员表示,通过青年骨干培养计划将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争取申请并入选更高层级人才培养计划,如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和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同时,在青年骨干培养计划期间将增强个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全面总结经验、提出问题、系统设计研究路线与可行性方案,敏感把握社会热点问题与研究领域的交叉结合,面向国家和北京市的战略需求及国内外科技前沿争取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在所研究学科领域内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进行攻关,并力争为增加我院竞争性项目做贡献。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完善青年骨干培养计划的特色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从整体上提高管理水平。细化、完善人才计划的实施评价标准,对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不同入选人员设立侧重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突出个人贡献值。同时加强跟踪管理和项目成果的提炼与宣传,将跟踪管理纳入青年骨干培养计划日常管理的范畴中,随时了解入选人员动态,对于优秀的科研成果加以提炼并引导应用;加强优秀人物的宣传,发挥青年骨干培养计划的人才聚集与文化辐射作用。引导入选人员单位管理部门督促和监管经费的保质保量按时使用,由于出国、出差等原因导致项目不能正常进行的,暂停经费拨付;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导致个人培养计划未按时进行的予以备案;由于项目进行中出现经费使用变更的须经过申报审批;通过规范化管理发挥支持经费的最大效用。